民族特色資源查包養網心得助力鄉村振興_中國網

“相比於其他刺繡,苗繡更注重的是寫意。最初它用來代替文字記錄我們的大事件,通過不同的圖騰來區分部落。它的顏色更加鮮艷,圖案更加質樸,有諸多吉祥的寓意用來祈福。”全國人大代表、湘西七繡坊苗服飾文化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石佳對本刊記者說。

石佳是一位地道的80後苗族姑娘,來自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縣石欄鎮。2021年,石佳被授予“全國三八紅旗手”稱號。2023年初,由她創立的“讓媽媽回家”苗繡扶貧項目入選文化和旅遊部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、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公布的2022年“非遺工坊典型案例”。自2017年回鄉創業以來,石佳一直致力於挖掘家鄉的民族特色資源,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,為推動鄉村振興貢獻力量。

石佳(右)和女兒在茶園采茶

返鄉扶貧創業

石佳原本在四川成都經營一家弱電工程公司,在一次回家探親後,她決定放棄大城市的優越工作,返包養網鄉創業。“最初打動我的是家鄉狀況包養網比較的一組數據,當時石欄鎮有19000人,留守兒童有1200多個。”石佳說。

為了讓這些孩子的媽媽回來在家門口實現就業,石佳決定選擇當地婦女的特色非遺技術——苗繡,發展相關產業。2017年,她創辦了湘西七繡坊苗服飾文化有限責任公司,並設立了七繡坊非遺工坊。

“我們開業的第一天就吸引了四百多人,嗚嗚泱泱的人群把整個院子都塞滿了。我當時也很詫異,在農村里平時見不到這麽多人,除非舉辦重大活動,我這個小公司在村子里一開業就吸引了這麽多人,讓我意識到村民其實非常希望在家門口就有就業機會。”石佳對本刊記者說。

石佳聘請了非遺傳承人到工坊為前來報名的婦女提供技術培訓,每人配額5400元帶薪學習三個月。培訓結束後與公司簽約上崗,可以選擇在家承接公司訂單或到基地到崗上班。報名的學員無論結束後是否願意與公司簽約,只要參加培訓,就可獲得相應的補貼。截止目前,這項公益項目已支持1926名農村婦女帶薪培訓,吸納了367名低收入人群就業,間接帶動3000余人從事相關產業,其中婦女占比75%,讓300多個留守兒童的母親返鄉就業。

在眾多參加的繡娘中,龍玉芝的變化給石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她是一位聾啞人母親,家中有三個孩子,丈夫的智力偏低。起初她非常內向,不願意和別人打招呼,隨著培訓的進行,她逐漸變得開朗起來,也不斷包養提高了刺繡技藝。石佳還將制作給英國前首相卡梅倫的客戶訂單指定給了她,“我想傳遞給她們一種理念,讓她們知道她們不只是工人,她們是有獨特手藝的、受人尊重的匠人。”石佳會不停地對她豎起大拇指,表示“你很棒”。

隨著加入的繡娘隊伍不斷壯大起來,石佳還投資組建了設計師團隊,走訪博物館、翻閱古籍、集合繡娘們創作的作品,收集了上萬種傳統苗繡圖案,建立了非遺數據庫,再將這些傳統元素運用在服裝、飾品、家居軟裝用品、箱包、扇子等產品設計上,研發了300余款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創產品暢銷國內外,極大地提升了工坊的生產力和苗繡的知名度。

如此,苗繡這項傳統的非遺手工藝轉化為“指尖經濟”,這條苗繡生產線在北京、山東、湖南等地開設了五家自營旗艦店,年銷售收入約1000萬元。同時,工坊也開拓了線上銷售渠道,指導繡娘通過自媒體平台直播帶貨,傳播苗族非遺刺繡知識等。

此外,石佳還把苗繡推廣到國際舞台,通過參加對外交流活動,繡娘們的作品不僅亮相世界非遺展,還被一些外國政要、名人收藏。2018年6月,國際知名奢侈品愛馬仕公司設計師為七繡坊設計了12套苗繡元素時裝,由繡娘們親手制作後亮相法國波爾多業內時裝秀的T台。

石欄鎮婦包養網女在家門口實現就業。(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)

發展地方特色產業

為拓展銷量並增加當地婦女的穩定收入,除了七繡坊的苗繡文創產品,石佳在2019年開始規劃茶產業的發展。她號召村民成立了茶葉種植合作社,因地制宜,在家門口開荒種茶,並將苗繡和茶葉結合起來推出特色產品。如今,茶園的種植面積達1806畝,突破千人的繡娘隊伍在農忙時節務農、采茶,閒暇時光刺繡、帶娃,收入主要由苗繡和茶園的工資、土地流轉金、村集體分紅組成,平均月收入近4000元。

石佳希望通過自己和團隊的努力,可以讓苗繡這項傳統技藝重回村民們的生活,並且推動發展其他適合當地情況的特色產業,不僅讓村民們過上好日子,還可以吸引更多的遊客,開辟更大的市場。

在下一個五年規劃中,石佳還計劃推出特色文旅服務,修建民宿等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,在家鄉建起一條農文旅結合的完整產業鏈。“非遺是一個支點,通過文化的吸引可以帶動旅遊等更多產業的發展,從而為推動鄉村振興發揮更大的作用。”石佳說。

得益於在農村探索相關產業發展多年的實踐,在今年的兩會上,石佳帶來了對民族醫藥資源發展的議案。“我始終關注產業的發展。”石佳介紹,武陵山片區的土家族醫藥、苗族醫藥等民族醫藥資源豐富、產業發展潛力巨大,但目前存在制度體系不健全、創新力度不夠等問題。因此,她建議有關部門從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,建設區域性藥材集散加工交易中心、武陵山片區民族醫藥區域醫療中心、民族藥創新藥物研發和孵化中心、高水平中醫藥民族醫藥康養基地等,讓民族醫藥資源惠及到更多當地百姓,助力武陵山片區民族醫藥產業高包養網心得質量發展。

來源:今日中國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